11月24日,貴州50名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進京接受表彰。他們從事著平凡的工作,但他們有著更高的理想信念和品質素養。只要肯學肯干肯鉆研,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無論什么崗位,就能成長成才,就能在勞動中發現廣闊的天地,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感受快樂。
? ? ? ?站在新起點上,我們更需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激發全社會勞動熱情,釋放全社會創造潛能。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
? ? ? ?12月1日,《貴州日報》“幸福屬于勞動者——聚焦2020年貴州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下)”專題刊登集團公司張勝林的故事,我們將全文轉發,以饗讀者。
【全文如下】
張勝林在工作中
橫跨羅甸縣大井河兩岸的大小井特大橋是平塘至羅甸高速公路關鍵性工程。這座全長1500米,主跨450米的橋梁是世界上山區最大跨徑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58個上百噸重的節段,被一節一節吊到200多米的高空后再精確移動到位拼結起來合龍,如一道美麗的彩虹,凌空飛架在大小井風景區上空。
這是貴州本地企業完全自主建設的第一座世界級大橋,由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張勝林帶領她的團隊完成。
從最基層的技術員做起,張勝林歷任貴州省橋梁工程總公司項目總工、經營部副部長、副總工程師兼總工辦主任、貴州省交通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副站長、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作為一名工程技術專家,她始終堅守求真務實、科學創新的初心,鍥而不舍,勇攀高峰,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1993年,張勝林大學畢業后,參與了江界河大橋、廣州丫髻沙大橋、廣州新光大橋、重慶江津觀音巖長江大橋、重慶春天門特長隧道、重慶太洪長江大橋、大小井特大橋、平塘特大橋等多項重大工程建設,獲得國家級工法2項、發明專利6項,主持省級科研課題4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等多個獎項。獲貴州省第二屆“青年創新人才獎”,享受貴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并先后獲得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中國公路百名優秀工程師、貴州省三八紅旗手、“2017-2018年度十大橋梁人物”(自該獎項評選以來,唯一入選的女性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
每一座參與建設的橋梁背后,張勝林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位于甕安縣江界河風景區的江界河大橋,在當時技術條件不完備的情況下,其建設在貴州省乃至全國都是難度較大的項目。“每個放樣我都要去看,模板立好以后我會去檢查尺寸,混凝土的澆筑我也一定在。”那時的施工現場,技術人員非常少,張勝林便承擔了測量、質檢、現場管理等多項工作,每道工序都親力親為。
建設重慶江津觀音巖長江大橋時,由于長江上游水流湍急,大噸位浮吊無法到達橋位處。為了解決問題,她幾十個晚上加班加點,寫下了一本密密麻麻的“技術手冊”。最終,她創造的“門式浮吊拼裝鋼圍堰施工工法”獲得國家級工法獎勵。
建設務川珍珠橋時條件極為困難,她迎難而上,研究出不受地形條件限制、改善鋼筋混凝土箱型拱橋成橋品質的成套施工工藝技術——負角度豎轉施工工藝技術。成功的那一刻,張勝林和同事們流淚擁抱。
“一路走來,橋梁集團很多專家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張勝林表示,在橋梁建設領域,許多老專家對學習永遠抱有熱情,對研究一絲不茍,這些都深深地感染著她。作為企業技術負責人,她先后培養了20余名高層次專家型骨干人才。
報道截圖